bob台子:20张精密图表:疫情下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趋势、对策和诉求
发布时间:2023-08-27 09:50:37
来源:bob体育官网链接 作者:Bob体育比赛竞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成都市供应链协会、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青岛市供应链协会、临沂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等单位支持的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发布《疫情下企业融资与供应链金融调研报告》【拓展阅读:《】。万联此分享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变得更深远。一方面,自全球化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通过供应链的组织紧密链接在了一起;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累加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产能过剩、全球债务过高、地缘争端、全球经济疲软等等,早已让全球经济变得脆弱。新冠疫情让某个局部地区或行业停摆,所产生的风险会通过供应链传导至全球,叠加近年来积累的其他不确定因素,让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变得更深远。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在30%左右,国际市场受影响必然影响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也会影响中国金融的整体稳定性。

  从微观来说,企业面临着需求的不足/不确定、现金流急剧恶化、物流不畅、原材料采购不顺、产能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难以调节、组织协同难、信息沟通不畅、用工难等多方面的问题。任何一个问题没有正真获得解决,都会将企业压垮,中小企业尤其脆弱。

  其中,资金问题无疑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政策给出了不少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指引,包括鼓励合理展期、续贷、适当降低利率、降低担保费用,提供风险补偿、贴息支持,鼓励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线上化等等。

  在企业急需金融支持、国家三令五申,但同时金融风险却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那些有代表性的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及助贷机构,对于服务中小企业到底持何态度?怎么样应对客户的融资需求?对融资客户有何要求?未来的产品和风控可能会做何调整?对金融科技的真实效用怎么样来判断?对政府部门、监管部门有哪些具体的诉求?

  为了了解这样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发起调研,旨在全方面了解金融机构与供应链金融的助贷机构对于服务中小企业的真实想法,并从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治理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一、受调研企业主要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及助贷机构,类型分布、业务分布、行业分布合理

  本次调研总共有约300家公司参与,并且这一些企业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用尽心思挑选的有代表性的企业。

  如图1所示,受调研企业中,52.5%为持牌金融机构,其中17.6%为商业银行、14.2%为保理公司;47.5%为助贷机构,其中16.7%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13.2%为金融科技服务商,7.8%为产业网络站点平台。这些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都是重要的角色。

  如图2所示,从受调研企业的业务重要度评分来看,受调研企业主要开展保理类业务、固定资产抵押类业务、货物/仓单质押类业务、第三方担保融资类业务、数据信用贷类业务;并且在总体分布上,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的总得分比约为1:2,符合当前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实情——传统融资产品难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如图3所示,根据受调研企业的行业布局(对各个行业的业务重要度评分),此次调研的企业涵盖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大部分行业,包括贸易/批发/批发/零售/租赁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能源/矿产/环保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业、教育/工艺/美术业、医疗/保健/卫生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酒店/旅游业。

  如图4所示,39.74%的企业预期中小型客户的违约率将大部分上升、少部分下降,11.31%的企业预期将全面上升,38.24%的企业预期将与疫情前持平。

  图4: 疫情期复工后,受调研企业对中小企业客户融资违约率的预期(单位:%)

  如图5所示,35.76%的企业表示,其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规模将与疫情前持平。16.18%的企业表示,其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规模将大部分收缩、少部分扩大,同时有4.9%的企业表示全面收缩。15.69%的企业表示,其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规模将全面扩大,同时27.47%的企业表示将大部分扩大,少部分收缩。可见,偏向扩大、偏向持平、偏向收缩的企业约为4:3:2。

  图5: 疫情期复工后,受调研企业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规模变化预期(单位:%)

  如图6所示,48.55%的企业表示,其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利率将会与疫情前持平;而22.52%的企业表示将大部分下调、少部分上升;18.12%的企业表示将全面下调。

  图6: 疫情期复工后,受调研企业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利率变化预期(单位:%)

  综合来看,虽然未来客户的违约率有明显的上涨的趋势,但是只有约20%的企业会偏向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业务,另外80%的企业预期会保持甚至扩大业务规模,并且融资利率还会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大体上可以说明,尽管近年来(尤其是当下)承受着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我国这批有代表性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企业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上,并没有大幅退缩,有些甚至还在努力地发展业务。

  三、无论属何行业,融资企业都必须提升供应链应急能力、加强信息共享并多方位提升还款能力

  受疫情影响,未来什么样的中小企业客户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

  如图7所示,对比疫情前后受调研企业对指定行业的业务重要度评分,能够准确的看出疫情期复工后,医疗/保健/卫生行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客户将受到比较大的关注。近期,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可以预测,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一系列“新基建”将推动中国进入新的数字化时代。而由于疫情对消费、对供应链、对开工复产的影响,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农/林/牧/渔业、教育/工艺/美术、房地产/建筑业、能源/矿产/环保业显然都受到了较大程度打击。但是我们不必悲观,因为这一些行业迟早会恢复、甚至在数字化的驱动下迎来新的大发展。而不管企业属于哪个行业,当下要做的肯定不是改行,而是想办法升级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图7.疫情前后,受调研企业对指定行业的业务重要度评分对比(单位:分,%)

  如图8所示,对于受疫情打击较大且有延期或增加授信需求的客户,76%的受调研企业要求其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力度与及时性,63.2%的受调研企业要求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供应链应急方案,而只有5.9%的受调研企业会要求增加利息。换言之,首先,融资企业一定加强信息共享以便解决金融机构、助贷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次,融资企业一定要有真实有效的供应链应急能力,这是VUCA时代,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一定具备的能力。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应该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资金、用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应变能力。

  图8. 受调研企业对受打击较大且有延期或增加授信需求的客户的要求(单位:%)

  如图9所示,为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受调研企业会考虑一系列的指标,如下图所示,这些指标涵盖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生产、产品、企业管理、与资方的信息共享程度、政府资源等每个方面的能力。根据受调研企业对这些指标的重要度评分及总分排序,销售资金回笼周期、订单获取和响应能力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而研发、管理信息化、柔性生产、生产智能化等其他能力并不直接带来还款能力,因此排名相对靠后。但不管排名如何,所有的指标都是受调研企业重视的指标,因为选择“不考虑”和“不重要”选项的企业非常少。换言之,在VUCA时代,融资企业只有拥有了上述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资金回笼、销售、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才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

  四、受调研企业将以“资产把控、第三方增信、数据增信、金融增信、主体征信”多举并重把控风险

  如图10所示,对比疫情前后受调研企业针对不一样业务的重要度评分,可以看出:

  除基于信用证的融资类业务、保理业务外,其他各类业务(不管是传统还是非传统)的得分都有所增长。并且疫情后的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分布与疫情前一样为1:2,并没再次出现传统业务被非传统业务大幅替代的迹象。其中,固定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两类传统业务得分的增长,说明了在当前风险慢慢的变大的情况下,尽管固定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降低,但是比较稳妥的风控措施,没有被大部分受调研企业摈弃,反而还有部分企业新增或加强这两类业务。而非传统业务的得分增长属于情理之中,因为非传统业务的风控注重自偿性原则,注重第一还款来源、注重衡量供应链整体。

  另外,保险+融资类业务、税金贷类业务、数据信用贷类业务未来将受到比较大的关注,这三类业务与别的业务相比更依赖数据的作用和银保协作,其他的业务则更依赖对(固定资产、货物)资产的把控、第三方的信用、主体征信约束。这说明数据和金融协作在未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将受到更大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有70.16%的企业表示非常希望与保险公司合作,24.61%的企业表示“希望”,5.23%的企业表示“暂未考虑”。

  五、金融科技的效用受到认可,但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物联网更受重视,线上化趋势明显

  如图11所示,根据受调研企业对四类金融科技在当前时期所产生的实际作用的评分,有35%-42%的企业认为当前情况下金融科技起到的作用很大,其余的认为作用小或不起作用或未使用该技术,可见金融科技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认可,但不是普遍的高度认可。究其问题大多有二:

  首先,面对疫情下供应链停摆、经济休克的状态,仅有金融科技的作用是不足以解决融资问题的,因为科技能解决的只是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问题,其只能在特定的场景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其无力让供应链恢复运转;换言之,供应链的物流、商流、信息流、人流等各方面的恢复,不是仅靠金融科技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各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实体经济中的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本身多方在理念、制度、模式、技术方面一起努力。

  第二,技术本身的成熟度不足,能发挥的作用受限。虽然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已在我们国家发展多年,但是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还远不达完善的程度。

  如图12所示,对比四类科技的总得分,能够准确的看出在当前疫情下,物联网技术更受到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物联网技术能让生产、物流、金融等实现无人化、高效化、可视可控化。尤其是在当前全国各行业供应链运作中断或不畅的情况下,供应链急需加强与物联网、互联网的融合。

  如图13所示,将传统企业与非传统企业对金融科技价值的评估作对比,非传统企业对金融科技的评分总体比传统企业的评分高出23.6%。由于非传统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更注重自偿性,注重第一还款来源、注重衡量供应链整体,需要深入到供应链场景中去把控风险,因此对金融科技的价值明显感受更深。这说明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中的确具有较大的价值。

  如图14所示,大部分企业表示未来会加强业务的线上化,尤其是在线上获客、线上申请融资(提交申请材料)、线上审批、线上签约、单据电子化等方面。这不仅仅是为满足当前“无接触服务”的客观要求,也符合银保监会对供应链金融的指导思想。2019 年 7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155 号),第十二条意见提到:“采取在线信息分析与线下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贷款‘三查’工作”。

  六、一批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有决心、有信心,但理想与现实之间还存在诸多障碍

  如图15所示,将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助贷机构在未来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规模上的预期作对比,能够准确的看出:56%的银行将大部分扩大、少部分收缩,17%的银行将全面扩大,换言之,超过三分之二的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持积极态度。但是,非银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均持中性稍偏积极的态度。

  图15: 疫情期复工后,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助贷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规模的预期(单位:%)

  如图16所示,将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助贷机构的业务规模预期和违约率预期结合来看,银行明显认为中小企业客户的违约率将大部分上升,然而其仍将大部分扩大业务;大部分助贷机构类企业认为违约率将持平,业务规模预期也将持平。可见当前疫情下,一批有代表性的银行不仅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并且有足够的信心、决心——来自于监督管理要求与成熟的风控体系。同时,受调研的助贷机构类企业(即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产业网络站点平台、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物流公司等助贷类企业)在违约率预期方面显然更有底气,47%的企业认为与疫情前持平,但业务规模预期方面相对银行来说是消极的,说明也许当前阶段下助贷机构并没有感受到银行的决心,影响了其预期。进一步来说,这或许说明了银行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确有一段距离,要想银行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手中,必须疏通理想和现实间的障碍。

  图16: 疫情期复工后,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助贷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违约率的预期(单位:%)

  如图17所示,46.1%的企业认为“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如确权、共享信息、及时支付”是阻碍因素;如图19所示,68.1%的受调研企业希望政府敦促核心企业加强配合,55.9%的企业希望政府要求国企、政府机构等及时支付,限制企业的延迟支付等。

  疫情当下,供应链需要流动性,流动性除了从“生意“中来,还要从“及时回款”中来,以及从金融机构中来。按对核心企业的约束强度来分,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可以有三种强度,第一种强度是核心企业只是做信息共享、配合处置货物、扣押返利、取消合作资格等,引入外部金融资源;第二种强度是核心企业依然占有资源(资金/账期),但承担法律责任、影响征信和社会与经济信誉,例如确权和担保,进而引入外部金融资源;第三种强度是核心企业直接释放以往占用(不管是直接占用的还是变相占用的)的资源,将对上游的账期缩短、对下游给予账期。

  2019年9月《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核心企业及时支付。2020年3月以来,工信部、银保监会等政府部门多次发声,推动核心企业以信贷等方式获得融资后以预付款形式支持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2020年3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强调“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明确核心企业准入标准,认真审核核心企业融资需求和贷款用途,严格审核供应链交易背景。”

  国家部门近期对核心企业的引导和推动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有关部门鼓励和支持核心企业融资,但是该融资的用途会被认真审核资金用途是否用于供应链交易,并以合适的方式来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占压。换言之,有关部门是在引导和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个人的融资为供应链注入资金。并且,认真审核核心企业需求和贷款用途,也体现了对核心企业风险管理的力度将加强:供应链金融相对传统金融更依赖核心企业,当前经济环境下,核心企业暴雷的事件不少,如图17所示24%的受调研企业表示阻碍其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是核心企业出现了大问题,因此已不能像以往盲目信任核心企业;银保监〔2019〕155 号文十分突出地强调了对核心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让核心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并且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约束核心企业的资金使用路径,是对核心企业风险的合理管控措施。

  如图17所示,32.4%的企业认为不足以满足监督管理要求(例如线下审查尽调要求、降息要求、风险容忍度要求、现场开户要求、面签要求等等)是阻碍因素;如图18所示,允许线上审查尽调、风险容忍度改变、增加流动性、允许在线开户等是受调研企业对监管部门的强烈诉求。银保监〔2019〕155号文已涉及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三查”工作、落实好不良贷款容忍度、尽职免责等相关的意见,受调研企业的诉求可能体现在希望监管部门出台明确的细则或者给予更细的指引以便这些政策能更好地落实。而能否及如何合规地操作在线开户是银保监会一直未明确的问题。

  图18.受调研企业希望银保监等监管部门在哪几个方面放开限制或提供支持(单位:%)

  如图19所示,85.8%受调研企业非常希望政府开放公共数据,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不仅需要主体信用数据、供应链场景中的数据,还要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企业数据(如海关、税务、市场监督、工商注册、环保、知识产权、水电煤等等),以及其他零散的数据(如司法、舆情等等)。除此之外,企业还对政府降低税费、协助处理坏账、豁免相关责任等有强烈的诉求。

  如图20所示,75.5%的企业认为贴息政策作用较大或很有效;86.3%的的企业认为风险补偿政策的作用较大或很有效。